1、判断题 下图是毛泽东的题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式提出是在1959年
B.这是科学文化工作的长期方针
C.执行这一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D.这一方针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1956年为繁荣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亲手题词上图,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应直接排除,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结盟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因此A错误;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一边倒”的方针,而不是多边外交,因此C错误;打击恐怖主义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内容,因此D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B正确。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不管是建国初期的与苏联的结盟还是后来不结盟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20 世纪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B、C符合教育发展的史实;文革后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是在1977年,故D项时间错误。
点评: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孔子“有教无类”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勉强让别人去做
B.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
C.认为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D.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资格接受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A.诸子百家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五四健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可以看出材料重视心的作用,这与陆王心学的观点类似,故选C。A项错误,诸子百家观点并不一致,且均非重视心的作用;B项强调的是观念实践中来;D项主张引进近代的民主科学思想。因此ABD项均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