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为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我国大国地位服务”是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宗旨。在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包括?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
D.“嫦娥一号”探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具有深远影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题干中要求的是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表现,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核能问题,不是发展空间技术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挖掘出土的青铜器是重要的实物材料可以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和反映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所以C项说法正确符合事实和题意要求,A 项说法错误,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时期,材料中出土的青铜器不能证明B D两项观点。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出的世界时代特征是

A.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B.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C.世界开始区域一体化
D.发达国家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德、俄、法、日等列强。对此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直接刺激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B.德国率先开启了“分割馅饼”的序幕
C.清政府自此走上自强求富的洋务之道
D.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