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三幅中国历史地图。

图1?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2?鸦片战争对外开放的通商品岸

图3? 20世纪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与西汉对外交通状况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指出图2、图3所反映的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1)相同之处:①交通路线既有陆路,又有海路。②长安是陆路交通的中心,广东沿海港口在海路交通方面居重要地位。③造船航海技术成熟。
(2)特点及影响:①图2反映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在东南沿海开放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不平等贸易;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②图3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与外商进行平等贸易,加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题解析:此题选取了不同时期的3幅地图作为背景材料。图1为唐朝交通图,第(1)问要求找出唐朝与汉朝对外交通状况的相同之处,应结合所学知识方能回答。首先要求对汉朝的对外交通状况比较熟悉,才能找出相同点。图2为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图3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地区。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比较两者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特点主要在于自主权问题,前者被迫开口通商,后者主动涌入世界市场;影响为前者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后者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B.建立人民公社
C.允许土地买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主要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导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等基层政权,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民拥有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土地依然实行集体所有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制特征。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
A.当时大多数农民衷心拥护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B.担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C.没有认识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属于集体
D.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仍旧根深蒂固,束缚人们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说明民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本质认识不清楚,由此而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感忧虑,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材料之中无存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此正确认识有
①显然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③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④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社会背景,“指令性计划”应一种计划经济,因此,双轨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象,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它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是有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因此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