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法令规定以常平、广惠各仓储存的钱谷为资本,夏秋之时按户等以不等的数额贷给农户,利息在二分到三分左右,在夏秋收成后随两税缴纳。
材料二:欧阳修有一段评论:“夏粮钱于春中俵散,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可谓一针见血。青苗法在执行中问题也不少,如法令规定不许强制,实际上大多强行抑配,王安石自己都说:“抑配诚恐有之。”利息法令规定百分之二十,实际执行中往往超过,司马光为陕西路以折变散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一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1)根据材料二,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脱离实际,秋季贷款给农民,成了变相放债;新政执行不力,危害了民众利益;吏治败坏,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3分)
(2)科学决策,制定政策要符合实际;澄清吏治,建设并完善监督体制;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使政令畅通。(6分)
本题解析:
王安石变法是经久不衰的考点,能为当前改革的顺利、深入地开展提供借鉴。改革过程中涉及理想与现实、各个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吏治整顿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在十七大报告中有所涉及。该题目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创新能力,回答该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时事政治中的新观点进行解答,力求全面、深刻和新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具体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
(2)设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府收购客商不能出售的货物,然后客商从官府赊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息钱。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是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都是社会危机的问题,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社会中期封建地主阶级调整社会内部矛盾、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注意理解掌握其多个领域的改革内容及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王安石变法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联系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
(3)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
参考答案:(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在理财方面,实行了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整顿军队方面,他精简军队,还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还改革了科举制度。
(2)从图一中,反映出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从图二中,反映出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
①救济农民生活?②兴修水利工程
③鼓励开垦荒地?④增加政府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它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同时限制商人、高利货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择B项。②、③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青苗法,除了把握其积极作用外,还要注意青苗法在实际执行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