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4分)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体现材料二观点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等。(4分)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4分)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项游牧民族农耕化和C项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ABC这三项都是民族融合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主要历史作用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D。
点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对这一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典型的促进民族融合的事件有民族的迁徙、民族的改革、经济文化的交往等。自然的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变法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普遍推行县制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制定秦律,加强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2分)
参考答案:(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分)
(2)思想:以法治国(1分)?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1分)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1分)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1)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指的是按军功授爵的制度,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的(2)根据课本所学,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所以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目的是秦国的政治统治的维护。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阐述即可。(3)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意义,根据所学,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经济上土地私有的确立,政治上地主阶级的掌握政权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所以据此找到相适应的改革措施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融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与史实不符合。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D项内容符合孝文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