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六)
2018-10-13 06:16:16 【

1、选择题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公民意识
B.民主政治
C.爱国情怀
D.城邦观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伯利克里”、“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等,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直接判断出,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强调雅典公民要勇于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用于担当等。可知,这是在强调雅典公民意识。B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是题干材料意思的准确体现,排除BC;此题易误选D项,材料的重心是在强调雅典城邦公民“该怎么做”,而不是强调“此城邦,彼城邦”(与外邦的区别),故,D项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公民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希罗多德《雅典统治》)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进行民主改革,将原先的部落加以改造,重新确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组成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享有很大权力,其官职对成年男性公民开放,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的城邦事务。材料两点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体现,本题选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希腊和中国相比,土地面积狭小,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城邦国家林立,历史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国家。所以只有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赦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 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律。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即总理)、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有何残余?(2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三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并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知识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7分)
(3)材料二、三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宣扬君权神授;保护奴隶制度。(2分)美国独立后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存在种族歧视。(2分)
(2)分权与制衡原则。(1分)分权原则;规定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2分)制衡原则: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由总统批准;总统任命官员须由国会批准;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法案违宪。(4分)
(3)中华民国总统权力受总理的制约,而美国没有这—规定。(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权力受制约,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美国和中国宪法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材料三 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5分)
(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1)原因:殖民活动;商业和文化交流;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3分)
地位: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1分)人文精神: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1分)
(2)重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分)
特点: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3分,);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2分)
(3)变化:从英国扩展到欧美等主要国家。(2分)原因:英国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私自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技术;其他国家向英国学习技术,走私机器;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3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察学生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1.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2.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3.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可以把材料分成三个层次,然后提取出,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包括:殖民活动;商业和文化交流;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
(2)重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很容易得出。关于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方式:根据表格中“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可以得出: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和奴隶贸易;范围:涉及亚洲非洲美洲。
(3)关于空间变化包括:由材料三“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可知是从英国扩展到欧美等主要国家。原因应从双方分析,即从英国和欧美等过分析:从英国:英国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私自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技术;欧美国家角度包括:其他国家向英国学习技术,走私机器;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只要认真阅读材料,都能找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上的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