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说明了(? )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会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的传统服装与西装并不矛盾;清政府不是主动改革,而是迫于形式不得不改。故排除①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
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C.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部受外国资本入侵严重,自然经济瓦解较西部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东部沿海沿江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发展较快;受“欧风美雨”影响,东部社会近代化程度较高,教育发展较快,有为人才较多,所以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明确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的目的,是一道“由果找因”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把握有关知识的准确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题目本身有不甚理想的地方,但渗透了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的因素,学生不难判定出D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化三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一化三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得知:“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