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
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背景、中心目标方面分析两次改革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2)背景:梭伦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中心目标:梭伦改革:缓和阶级矛盾,振兴城邦;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3)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
(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平民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
(2 )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3 )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保守势力,开始掌握政权的标志是
A.1688年宫廷政变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
材料二?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2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 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等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存在,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
参考答案:(1 )公元前632 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2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氏族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有的沦为债务奴隶。公元前621 年,司法执 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趋激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