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①“肯德基”落户忻州②城镇居民凭粮票购粮③人们服饰丰富多彩个性靓丽 ④轿车开进百姓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当的十四大上;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主要是一国两制的作用,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经历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0月l 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⑴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4分)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5分)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2分)
材料三?经过30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世纪跨越,中国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下图是200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对话会的场景。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当今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6分)
材料四?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状况,谈谈为什么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4分)
材料五?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年12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⑸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方针;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
中国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4分)
(2)变:在全国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股票上市;开发旅游业等。(3分)
不变: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2分)
精神财富:解放思想,不等不靠,敢于冲破极左路线的勇气;不断完善的改革创新精神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一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
与国际事务;参与同际组织活动等。f4分)
(4)原因;当今中国处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关起门来搞建设必然会断绝与世界的交流合作,落后于世界潮流,受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威胁,所以必须要进行对外开放。(4分)
(5)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或联系日益紧密)。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和挑战,既坚持独立自主,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4分)
本题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逐渐多极化中的一极;华西村仍然走集体的道路,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没变,但是发展乡镇企业,股票上市等做法是其它村没做到的;如何融入世界,应答经济和外交的具体做法;第四问从世界和中国的原因分析;独立自主与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