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十)
2018-10-13 06:59:29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五彩瓷是明朝出现的,青花瓷是元朝出现的,而珐琅彩瓷是清朝出现的,综合判断,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蔡尔德指出:“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 材料二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1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1)职业或行业分类。(2分) 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2分) 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1分) 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或商工农并重;或商、工、农排序,商业居首。(任答1点得2分) 时代背景:(8分) 何心隐:明朝;(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释)等级观念深重; (观点)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 (观点)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解释)圣贤为尊。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蔡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 (观点)重商主义;(解释)商业为尊; (观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释)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2)划分标准:阶级。(2分) 标志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分)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分类的标准”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贾”、“农工”、“士”、“圣贤”、“商人”、“工人”、“农人”等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职业或行业;第二小问中“观点的不同”可依据材料一中“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的信息可得出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从“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的信息可得出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商业居首。第三小问“时代背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明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和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来归纳即可,如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级观念深重;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圣贤为尊。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重商主义;商业为尊;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信息可得出划分标准为阶级;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可得出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9年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得出三大改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4分)金融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血液。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贝壳 铲币、蚁鼻、刀币 半两钱 银元 法币 图①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趋势?(6分) 材料二
 图②交子 图③《清明上河图》局部 (2)指出“交子”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其历史地位。(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趋势: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由多种货币并存向统一货币过渡;金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使用逐渐便利。(任答三点给6分) (2)时期:宋朝。(1分)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分) 原因: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产品种类增多;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纸币成为商业流通中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商业繁荣。(任答三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 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商朝时以贝作为货币;战国金属货币通行但形制不一;秦统一货币后先后主要通行铜钱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明清时期由多种货币到白银为主要货币;近代中国先后出现银元、法币(纸币),据此归纳。 (2)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再根据北宋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限制、纸币的使用等方面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代学者王阳明有一 首描写农业技术的诗歌:“下田既宜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C.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家庭手工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