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四)
2018-10-13 06:59:29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体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佣为钱二百缗”反映了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A符合题意。B性质与题干不符;C说法在时间上不合题意,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D表述不合史实,封建统治者历朝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强化。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斌,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 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一一摘自 《 中华文化史 》 (上) 材料二 下面是 1836 - 1838 年与 1894 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 … … 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顺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l)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分)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 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 6 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分)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1分) 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2分)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2分) (2)现象:生产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2分)原因:列强侵略,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2分)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2分),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3)自然因素: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2分)人为因素: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2分) 突破:在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2分) 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2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2分)
本题解析:第(1)问提取题干中“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一信息。概括出来即可。本题实质上就是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提取解读有效信息、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第(2)问要充分关注表格的信息,“现象”分为外销、内销、产量到1894年发生的变化。时间跨两次工业革命。所以,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就能想到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冲击带来的影响。第(3)问是考查学生对资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推动或阻碍因素的理解。要求学生具有能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提取解读有效信息、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著称于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三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两点即可8分) (2)材料二中的 “本”指什么?“末”指什么?(8分) (3)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的先民们很早就能栽培水稻,使用铁制农具,采用牛耕技术,兴修水利。(8分) (2)“本”:农业;“末”:商业。(8分) (3)重农抑商。(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