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项规定对于某个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地区的经济组织是
[?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曾经长期阻断东西方陆路商业贸易,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的封建军事帝国是
A.东罗马帝国
B.德意志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奥匈帝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再认再现可知,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一战时奥斯曼帝国跟随德国参加了一战,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所以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小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小题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小题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南宋:市舶司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小题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内容。
小题1: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
小题2: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较熟,也不难答出。
小题3:较难一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C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 邓小平同志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并不是邓小平同志一人创造的,是人民创造的历史。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②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