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在他的训令中,呼吁所有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们在共同的危险面前团结起来:“……愤怒的上帝将惩罚这些野蛮的鞑靼人,……”“共同的危险”主要来自
A.匈奴人
B.突厥人
C.日尔曼人(蛮族)
D.蒙古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3世纪蒙古崛起,不断进行对外侵略扩展,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其中,第二次远征到了东南欧国家。其余各项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1948年11月
B.1949年1月
C.1949年4月
D.1949年10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49年1月,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B,A平津战役开始, C中共发动了渡江战役, D新中国成立,三项时间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三大战役
点评:北平和平解放是平津战役的结果,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力量发动的三大攻坚战役成为改变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格局的关键战役,高考对三大战役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从相关史料中准确辨析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对于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军事角度加以分析,即从战场和指挥官以及战役的特点来加以区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如机器盛行,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这段话表达的基本统治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中体西用
C.以农为本
D.农商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故A错;材料内容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B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故选C;材料无法看出作者对商业的态度,因此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重农思想
点评:近代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中国也产生了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这使中国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因此引起了守旧官僚反对。这种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造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雅典政治改革中,最早出现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亚里斯多德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