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作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这种幸福观有什么积极意义?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康有为的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反映了怎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
参考答案:
(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超越感性的欲求,做到安贫乐道。积极意义:孔子的安贫乐道的幸福观为后人追求恰当的、适度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价值指向。
(2)改变: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或人权)、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其幸福观赋予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色彩。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全面危机;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
(3)信息: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稳步提高(或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努力:政治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建设美丽中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人不同时期价值观的理解能力。第(1)问从孔子的话中概括出内涵,他主张吃普通的饭,不富且贵,这对人们追求适度的幸福有借鉴意义;第(2)问康有为的幸福观从材料二逐条概括,主要是其带有近代色彩的价值观,原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第(3)问图表反映了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从2006~2008年呈增长趋势,措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关键在于对图片中的主要成就进行识别。从第一汽车厂等主要工业集中在东北,可知A是一五计划时期成就;从东北有大庆油田、内蒙地区有包头钢铁公司可知是1957---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从南京长江大桥可知是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的成就;从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等可知是1978---1999年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就。故符合题意的是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故选B。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 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为1984年提出,②项为1978年提出,③项为1984年5月《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提出,④项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由此可以判断,正确选项顺序为②①③④,各项C。根据以上分析,ABD项均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