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6分)
参考答案:(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4分)
(2)变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
不变:不变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目的及其调整趋势。
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2分)
(3)①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
②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③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6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由图片可知图1为当时的周朝,由图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2是秦朝,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同时依据两幅图片的信息可知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版图范围更大,由此可以得出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
(2)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据所学生产关系必须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可知历朝历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变化即为历代改革。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历代虽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总体没有变,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古代政治制度不便的是其目的和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所述为英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回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霍布斯率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掀起了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②地方官吏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④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也属于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因此B正确。A不对,并非所有罗马居民都是公民,CD不对,这是万民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