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提出这一论断的大会最可能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任务”,指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A项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召开,C项八大1956年召开, 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故选C。
点评:该题属于时间型的选择题。所谓历史学科时间型选择题,主要是指包含了显性或隐性的历史时间,这个时间又能够体现一定的阶段性、时代性等的选择题。开启时间型选择题的钥匙,主要是根据时间限定语,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抓住时间背后的历史背景,有意识地从时间入手,“顺藤摸瓜”,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共“二大”是在正确分析了国情后制订的民主革命目标。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所以A项错在“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652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英国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一一摘自《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一一《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
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一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制”,其他国家纷纷效法。?一一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关贸
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材料五:2010年9月2
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一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认定为被人为低估,美国政府有权对来自该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过这项法案需要由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最终能否成为美国新的、可操作的贸易法规仍存悬念。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10月1日至15日半个月的时间,美国制造的对华贸易摩擦事件就多达24起。
(1)材料一、三、五与材料二、四所实行政策有何不同之处?(2分)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归纳《航海条例》颁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三政策实施各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材料二和材料四政策买施的背景各是什么?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据材料五,结合以上述材料及其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4分)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5分)
(3)历史作用:“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保障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
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理学。朱熹的意思是皇帝虽然贤明智慧但是“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故要格物致知,选择A项。B项是讲的伦理道德,主张人的行为应该服从理的要求;C项主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D项主张立志。因此BCD项均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