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十)
2018-10-14 04:24:2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5)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4分) 原因: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或与时俱进、兼收并包)(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儒学内容广博而缺少精要,难以尽从。但“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学用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理学是宋代由儒、道、佛融合而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新”在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 (4)材料中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藐视君主权威;“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这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战国——产生;西汉武帝——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兼容并蓄,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所以其正统地位维持了2000多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4)演变历程:春秋战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故①是不可能遇到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它们思想的共同特点,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是李贽的观点,错误;B项是王夫之的观点,错误;C项是顾炎武的观点,错误;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