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下,对外推行所谓的“经济外交”,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日本学者福武直说:“日本越是在这条道路上迅跑,就越会被世人看做是‘经济动物’而唾弃。”这一言论实质上反映了日本
A.想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
B.想在科技实力方面超越美国
C.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D.对美国保护的不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战后几十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一个战败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经济大国,并且正奋力走向“政治大国”。但是也导致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引起亚洲其他国家的不安,因此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不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中国和邻国边界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的“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后来首先成功实践于解决香港与澳门问题,所以D项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
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由“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得
出是“文革”时期。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用付给一个瑞士人的钱,可以雇用三个印度人”,“临时工的回潮”可知是就业危机问题,这是世界畅销书《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的章节内容,德国《明镜》杂志两位著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写成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图景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后果,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后果的方法。ACD在材料中没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7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内容是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不是影响,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B项。D项错误项,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