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维护了富农的基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判断题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3、判断题 2013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在访华期问说:“中印握手,全世界都会关注。”60年前,中印握手而产生的外交成果是
A.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产生
D.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
4、判断题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 学堂数
| 在校学生数
| 毕业学生数
| 教师数
|
1902
| ?
| 6912
| ?
| ?
|
1903
| 769
| 31428
| ?
| ?
|
1904
| 4476
| 69475
| 2167
| ?
|
1905
| 8277
| 258873
| 2303
| ?
|
1906
| 23862
| 545338
| 8064
| ?
|
1907
| 37888
| 1024988
| 19508
| 63556
|
1908
| 47995
| 1300739
| 14846
| 73703
|
1909
| 59117
| 1639641
| 23361
| 90095
|
1910
| 42696
| 1284965
| ?
| ?
|
1911
| 52500
| 1600000(约)
| ?
| ?
|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双百”方针的落实
C.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