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设问的角度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我们可参照前面已介绍的对根本原因的解释抓住“根本”一词是指“深层次的”、“最本质的”、“决定作用的”。解答此题时,从导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诸多因素中寻找出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反映客观历史规律要求的必然因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选项A是导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试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结合原因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偏重史实;第二问说明其历史地位,偏重史论。试题的立意主要在于从宏观角度、从近代史全局的高度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既考查对有关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又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试题中还渗透着很强的国情教育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三条基本线索之一,因而,此题考查的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设问又比较平和,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腾飞的相同因素有哪些?
(2)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的哪些?
(3)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经济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因素:美国资本输入;非军事化;重视科技教育;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2)经验:引进外资、技术;重视科教;注重适时调整经济战略。(3)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内陆,而日本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
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不远,有莱茵河便利的水运,水陆运输方便。所以德国最大工业区集中分布在鲁尔区。日本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工业区建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料、燃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所以日本最大工业基地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本题解析:第(1)、(2)两问属于历史问题,主要考查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主要考查比较能力,其中“成功经验”依赖于对“共同因素”的认识。第(3)问属于地理问题,要结合两国的交通条件、矿产资源的分布或来源来分析工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代土地方面的租佃关系始于(? )
A.秦代? B.东汉? c.隋唐? D.明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早在秦代就产生了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