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赵尔巽《清史稿》:“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赵尔巽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C.部分正确
D.部分错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赵尔巽把“中国危亡”的原因归咎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完全错误的。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就已经危机四伏,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近代中国危亡的历史根源。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危亡的开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探索着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功不可没。赵尔巽站在维护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立场上,因而仇视农民革命。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标语特征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①文革期间②改革开放后③1958年④1956年就可得出正确答案D。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末黄遵宪的《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时空距离被拉近。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秦始皇首创的举措有
A.建立皇帝制
B.规定土地私有
C.创制文字
D.修建长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其他土地私有、文字、长城原来就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基本史实的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 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 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 也正确。B项错误,商业中心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清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往往和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在一起考查,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