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不难得出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性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清末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回顾已学史实 可得出近代社会生活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奢侈与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直接关系,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该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时期
| 所送的嫁妆
|
20世纪80年代
|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
20世纪90年代
|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习俗变化的理解。②是错误的;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材料中没有反映。其它是对的。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
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之后,世界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苏在政治军事上不断争霸,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对立,称为“冷战”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消除贫穷和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目标。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人发起了一场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中国也有最初的“一边倒”转向了推崇“不结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彻底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