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我国1896年、1899年部分农副产品的出口情况表:

以上信息反映出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实质影响是
[? ]
A.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开始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2、判断题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为实现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西欧中心主义),而是走它自己的时代的道路……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蒸汽和钢铁时代”。由于这两个年份恰好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这些新式产业的出现自然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但是,“机船矿路”路线的形成……却不是西方的意思。?
——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相比,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何特点?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国际因素。
?
4、判断题 五口通商以后近二十年时间,西方列强的商品才以低廉的价格逐渐占领中国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封建专制阶级的阻挠
B、中西文化的差异
C、社会各界抵制洋货
D、自然经济的内在阻力
5、判断题 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