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此后儒学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7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在本质有何共同点?(1分)
参考答案:(1)孔子。(1分)核心:“仁”和“礼”。(1分)
(2)董仲舒。(1分)主要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理论,发挥了仁政思想。(4分)
影响: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共同点: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第(1)问考查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3)问考查两位皇帝对儒学的态度。本质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3月汕头市一模)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D “结婚证”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说明,它是《婚姻法》的体现,因此④表述与事实不符;再由结婚证中的毛主席语录可知①③是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改变了单调的政治生活
B.200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一位
C.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是在1993年
D.互联网正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华网巴黎(2011年)12月5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5日在巴黎说,法德两国将在预定本周召开的欧盟峰会开幕前向欧洲理事会……提交修改欧盟条约的共同建议,以便通过加强欧盟财政纪律的方式来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里说的“修改欧盟条约”主要是指修改《里斯本条约》和
[? ]
A.舒曼计划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罗马条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说明这些主张提出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参考答案:(1)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不夺农时;实行德治。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政治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3)法治与德治并举。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东西方古代的思想。第(1)问孔子的治国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等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原因要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思索回答。第(2)问提取材料二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法治”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围绕德治与法治作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