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来缓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维新变法期间,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的文献是
[? ]
A.《孔子改制考》
B.《变法通议》
C.《定国是诏》
D.《应诏统筹全局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
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材料三?“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明宪宗处于明朝什么时期?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什么措施的结果?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明朝隐藏着由盛转衰的危机。
(2)明朝中期。反映了明朝政治的腐朽和社会隐藏着由盛转衰的危机。
(3)一条鞭法实施的结果。影响:减轻了广大贫民和工商业者的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和官吏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改革
D.李悝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魏均田制从本质上讲是受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是对汉农耕文明的吸收和创新。故选D。ABC项均错误,都没有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历史学科分析问题探讨根本原因往往从经济上分析。
点评:均田制是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农耕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这是吸取了汉族的生产方式,标志着鲜卑政权已经放弃了游牧的生活。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