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
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A、B 和D项反映
的是民国成立后1912年中国的变化故应排除;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
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
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加之购进留声机后,还可省去请堂会的费用,就这样,“时
髦+经济”的海派模式使留声机在上海时尚家庭中迅速普及开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走向专制暴政的原因。(2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宗正的设立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表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的个人性格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皇帝至高无上,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2分)
(2)信息: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与各机构的主要职能。说明:秦始皇把家事与国事混合在一起,建立起家天下。(3分)
(3)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认识:有利于政权巩固,但这种政治体制容易出现暴政。(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得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走向专制暴政的原因:秦始皇的个人性格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皇帝至高无上,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二的主要信息: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与各机构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宗正的设立说明了秦始皇把家事与国事混合在一起,建立起家天下。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表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有利于政权巩固,但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容易出现暴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用到美国的变速器、荷兰的轮胎、日本的车身、新加坡的无线电。这一现象的本质是:?( )
A.韩国是世界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B.韩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
C.汽车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D.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理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用到美国的变速器、荷兰的轮胎、日本的车身、新加坡的无线电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所以其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
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请回答:
(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
(2)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2分)?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翻译活动高潮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 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2)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
(3) 原因: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伏尔泰出发点: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
(4) 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加剧;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新的发展——宋代理学。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2)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文化发展,但是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阻碍因素表现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
(3)先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回答,德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再结合伏尔泰的立场,作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赏中国考试制度的社会公平原则。
(4)材料三本身反映了西方思想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再注意结合所学,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状况进行分析。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加剧;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二、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三、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四、答案表述:观点正确、标的明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分点表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