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1)实质:以土官治土民 (或者回答:笼络控制)(3分)
意义: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的统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边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
(2)原因:国家实力强大、西南地区土司统治残暴、战争频繁、阻断交流、不服中央、势力强大。( 5分)
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可以的得出羁縻政策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 (或者回答:笼络控制),也可以得出羁縻政策的意义。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可以归纳出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加强中央集权是明清改土归流的根本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该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故选C。A主张天人感应,B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李贽认为阴阳二气产生万物,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心即理也。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二者同属于唯心主义但是又不是很一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一直证明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古代史上,同中国有过密切交流的地区或民族,按先后排列应该是? (? )
A.阿拉伯—大秦—东非—印度
B.大秦—印度—阿拉伯—东非
C.印度—阿拉伯—大秦—东非
D.东非—印度—阿拉伯—大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这四个地区或民族中,最早与中国密切交流的是大秦,是在东汉时期,然后是印度,是在唐朝时期,然后是阿拉伯,但晚于与印度的往来,最后是东非,与东非的交往是在元朝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建国以来农村曾盛行两幅春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据此判断两幅春联所处的时期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B.土地改革的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新中国成立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武帝创建太学,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某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给汉武帝创建的太学命名,下列名称比较准确的是(?)
A.汉朝中央政治学院
B.汉朝郡国联合大学
C.国际孔子学院
D.儒家师范大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
在长安建立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因此A符合题意。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