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其中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生产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纺纱机
C.蒸汽机
D.蒸汽机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有了除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6分)
参考答案:
(1)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9分)
(2)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 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促进了德国的统二和经济的发展。(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筑路权。(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4)①针对沙化问题,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等。②针对凌汛,炸冰。
本题解析:(1)问考查铁路修筑对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当时德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是完成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本题就是要求思考铁路修筑同这一特征的关系。(2)问材料二说明当时清朝统治者在铁路修筑方面的落后观念,这种落后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本问先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分析影响。(3)问通过考查保路运动的性质,折射人们关于铁路修筑观念认识的转变。(4)问概括包兰铁路沿线的具体自然环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规定:但凡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工程,建筑所用钢铁必须为国内出产的美国货。这就是引起世界强烈反响的美国购买国货条款。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的这一作法评价正确的是
A.它有利于保护美国国内市场,刺激美国经济振兴
B.它必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全球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C.任何一个国家面对经济危机首先都是自救,这无可厚非
D.它不可能对现行世界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其中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筑关税壁垒,造成危机更加恶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4分)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指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8分)
材料二?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
19世纪40年代
|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
1863年
|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
1876年
|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
1888年
|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
19世纪90年代
|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
1904年
|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
1954年
|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
2010年
|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
(2)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8分)
材料三?民国初年曾围绕武术出现了一场争论。1914年北洋军阀将领马良提倡“国粹体育”,编订《中华新武术》教材,并设立武术等级佩剑制,以宣扬武德,该教材后被国会定为学界必学的“中国式体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认为武术中有“扶乩(一种占卜方法)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最终还会堕入“枪炮打不进”的愚昧境地。他说“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旧有武术……不过为个人身体之活动, 教授方法既乏研究,施诸团体教练, 或加入学校课程, 倍觉困难”,主张打破师徒相传、门户森严的局限,用现代体育理论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孙中山支持普及武术,他针对将武术作为废物抛弃而盲目崇外的看法提出:“我同胞居此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生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这场对武术的争论。(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以体现等级尊卑的礼乐制度规范社会关系。(2分)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社会动荡。孔子以射礼来倡导周礼,用德来教化百姓,以稳定社会秩序。(6分)
(2)阶段和理由(阶段划分清晰并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示例: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工人的娱乐
1863年—1888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
19世纪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
历史条件:(8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经济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体育成为满足其娱乐和交流的一种形式,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为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
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3)示例:(14分)
争论各方的出发点各不相同。马良为维护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武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揭露传统武术存在的弊端,反对将武术强制推广到学校,认为其违背了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北京体育研究社主张用近代科学成果改造武术,克服传统武术的陋习;孙中山从保国抗敌的角度,肯定了武术的价值。
上述材料表明:20世纪初的中国存在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对武术的争论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受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以体现出西周射礼的人文含义是:以等级尊卑的礼乐制度规范社会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的大背景及材料中“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可以分析出孔子强调射礼的背景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社会动荡。孔子以射礼来倡导周礼,用德来教化百姓,以稳定社会秩序。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反映出的足球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的人群、地区、成立的相关组织的变化等为要素进行分期答题;如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工人的娱乐;1863年—1888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19世纪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材料中的“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首次运用电视转播”、“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等关键词可以得出其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经济条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为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首先明确材料中所呈现的对武术争论的不同出发点及对武术的态度有:马良为维护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武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揭露传统武术存在的弊端,反对将武术强制推广到学校,认为其违背了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北京体育研究社主张用近代科学成果改造武术,克服传统武术的陋习;孙中山从保国抗敌的角度,肯定了武术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初对武术的争论涉及到对传统文化、西方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等的看法;故这体现了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对武术的争论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受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