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六)
2018-10-14 05:52:5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加强对吏治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汉朝的刺史 ③宋代的中书门下 ④明朝的科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古代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有秦汉的御史大夫、 西汉的刺史、北宋的通判、元朝的御史台和明清的按察院等,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主要机构的明代科道监察体系为加强封建皇权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和过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展现了中国魅力,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①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的时间限制是1949年至1976年(第一代领导集体),由此排除③“一国两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 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关键信息: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A项是梭伦改革的改革措施,排除;B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四百人会议的代表是按地域分配,取代了血缘部落,B项正确;C项在梭伦改革时期即已是最高权力机构,排除;D项“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应是在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排除。 考点: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2分) (2)特点: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德: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1分) 背景:美:松散的邦联体制不能巩固革命成果,促进美国发展。(2分)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2分) (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从材料中省略号前的文字可以看出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而从省略号以后的文字则可以看出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要受中央的节制,决不能任意妄为。综合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可以归纳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 (2)从材料二“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可以看出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但是材料三“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可以看出德国的政体明显是普鲁士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二者都是实行的联邦制。至于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因为题目规定了只根据以上材料来回答因而降低了难度。只要审清题找准关键词“据以上材料”,就可迎刃而解。学生只需要从各国政体形成的相关背景考虑就可以——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联邦制;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