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是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立,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①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②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③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汉字演变的序列是
①甲骨文
②篆书
③金文
④秦隶
⑤楷书
⑥隶书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④①②⑤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说明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所起的目的在于分割弱化地方官员的权利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所以A项说法符合题意,B C两项是元代行省制所起的作用不是目的, D项表述不够准确,行省制并不能减少财政开支。
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
点评:元代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地方管理制度,他是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由原来的以郡统县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行省统州或府,以州或府统县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增加了的层级模式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对中国以后的地方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省县模式还在延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七朝八姓指的是五代政权变换频繁 ,未发生类似现象就是说北宋政权稳定。原因就是唐末以来节度使权力很大 ,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造成政局动荡战争不断。 赵匡胤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强化了中央集权。A、C、D三项都是B项的一部分内容。根据题意只能选择B项。
考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本题属于最佳选择类: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二字。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饯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代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因此选C .
考点:科举制
点评: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