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特点是什么?(1分)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4分)
参考答案:

(3)措施:①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频繁任免丞相,任用布衣为相;②唐朝实行三省制,分散相权;③北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权;④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8分)
(4)制度:内阁制。(2分)特点:可协助皇帝票拟。(1分)
(5)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1分)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分)时代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分)
(6)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内阁
B.理藩院
C.军机处
D.清初六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由此分析可知题干阐述的是军机处的作用,C项正确。清初,仿照明朝的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内阁是无权处理军国大事的;理藩院负责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也无权处理,而且三者也不具备题干所述作用,排除ABD项。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最大的特点可归为:简,即人员机构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速,即办事效率高,有旨随时承办,且当日事当日毕;密,即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自入内。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材料反映
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
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班固认为古代建国,等级森严,下位的人不会有逾越的念头。但是到春秋战国后五霸、六国、四豪此起彼伏,冲击了古代等级制度,故选B 。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秦律》内容广泛、缜密、残酷,对秦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定。其中《仓律》是关于粮草仓的法律,《效律》是关于核验官府物资财产的法律。
《仓律》二十六条。律文中包括了谷物入仓、发放的登记及管理,规定十分繁琐、严格,在
仓储过程中要求主事的官吏不能换人,需要向县廷上报出入状况,如有疑问,则需在县廷派来的官员监督下重新清点并作记录、上报。不同品种的稻谷应分开统计、储积,并制作领取口粮的名册。此外,关于传马的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政制示意图

材料二 作为我国历史上首部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宪法史和宪政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首度以根本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现代宪政体制意义上的事项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展示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宪政体制的美好期愿。
——王熙莹《<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除郡县制外还包括的政治制度。(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6分)
(3)据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2分)
(2)内容:民主共和;三权分立。(2分)
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在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总结。(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或:经过全面修订的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写入宪法。 (4分)
(4)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问比较容易,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除了郡县制外,图片中还可判断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内容”一问,可从材料信息“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现代宪政体制”中得出。“意义”一问,把握设问中的“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依据材料,调动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图片中的“1982年宪法”、“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制建设逐步健全、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等。
第(4)文,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此问的解答要结合三则材料,从秦朝的专制主义制度到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发展角度得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民主法治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