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实质和各自的侧重点。其效果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和。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国家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钢铁、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
(3)根据材料三,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你认为在材料三所示的时代,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 图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概括1976年、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说明: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本国国情(或答两国的经济政策都适合本国国情)。
(3)不同之处:中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不发达;西方国家以重工业为主。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簿弱。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发达,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根本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
(4)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为给工业化积累资金,牺牲农民利益,使农民积极性受挫。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这指的是?
[? ]
A、英国提供人民充分的自由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皇家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B.自由放任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C.“二战”后国际竞争的加剧
D.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借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排除A、C两项,因为时间不符;然后比较B、D两项,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挖灌渠》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公共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图中的挖灌渠就是兴办公共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由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发展成全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并蔓延至欧洲,引发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因而产生了一股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经济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说法不但笼统而且本身就错,这从英国最早发生经济危机以来的资本主义还是不断发展这个史实可以说明A本身就错;至于B中“普遍”与题干中的“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其中有一些人”不符合也排除;题干也只是说“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而已,并没有体现出“可以阻止”这个程度。从材料和现实可知,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兴起的抗议活动,引起人们重新去关注马克思主义,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