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863年”以及“海上佳音”、“耕凿从今九壤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1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本题解析:
(1)人物A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联系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人物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联系荀子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③“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材料大意是说:凡是没有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孔子儒家思想的人,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这就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并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材料大意是说:“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就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人类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 ”“ 都按孔子的是非观去评价是非,所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观。”意思就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
(4)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等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但儒家思想中也有合理的成分,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不要轻率地否定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在刚刚起步时的艰难探索。对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和创造了这段历史的我们的前辈,我们永远充满敬意。”
——《瞭望新闻周刊》改革开放特别报道
材料二?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伟大历史转折,将新中国60年分为前后两个30年。在前一个30年里,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在后一个30年中,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
——《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8月13日文章:新中国60年基调评说
材料三?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大陆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世界的经济排名不断跃进。其GDP在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2007年连续三年超越法、英、德,仅次于美日,成为全球第三,2010年,中国又超越日本,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台湾《经济日报》中国GDP超越日本的迷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在刚刚起步时(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之间有何关系?(1分)第二个30年主要成就有哪些?(2分)
(3)进入21世纪以来,为什么中国的经济能够加速发展?(3分)
参考答案:(1)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4分)
(2)关系:前30年为后3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
成就: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任意两点得2分)
(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政局稳定;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任意三点得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8题)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持此观点的是
A.马丁?路德
B.利奥三世
C.查理一世
D.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主张信仰得救,实际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大改造的结果是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所以属于变革生产关系,之后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