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鲁迅《看镜有感》
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然后择西学可补吾缺者用之,西政之可启吾疾者取之。”
——张之洞在《劝学篇》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与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潮的变化。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说明其政治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共产党宣言》 与中国的结合
| 理论成果
| 实践成果
|
第一次
| 民主革命纲领
| ③(2分)
|
第二次
| ①(1分)
|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第三次
| ②(1分)
| ④(2分)
2、判断题 新中国首次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体现五大国地位的外交活动是 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3、判断题 “不折腾”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A.红军的战略转移 B.三大改造 C.成立革命委员会 D.一国两 制
4、判断题 如图所示战役是
 A.明与瓦剌之战 B.明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 D.反击沙俄之战
5、判断题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 ]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