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六)
2018-10-14 06:10:1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各图中,在统一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A、B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并不能说明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政策的灵活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作品中描写市井生活的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阎立本《步辇图》 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 不同: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共8分) (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 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共6分) (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 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共10分)
本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识记,可以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可以依据材料一中的“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材料二中的“(20世纪初)”、“河北《元氏县志》”、“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以及整理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其局限性都没有全面看待。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反映的是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材料二则说到内陆的河北农村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所以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一是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二是对图片的准确分析,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马歇尔计划,材料三是从肯定的角度,漫画是从否定的角度。第二小问的解答依据“1947和1950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可以写成两极对峙,也可以写成东西方对峙或者冷战格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和马歇尔计划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史实出发,即论从史出。从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郡城之东、盛泽镇、王江泾镇、南浔镇”的发展,体现了市镇的繁荣。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