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才之不足,或者归咎于科举,以为教之以课试之文章,非独不足以成天下之材,反从而困苦毁坏之。科举固非古,然观其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皆粹然于其中,则其与古之所谓‘学古入官’‘学而优则仕’者何异?”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正确史实是
A.唐朝设明经科,培养了实用人才
B.北宋设进士科,培养了人才
C.王安石变法中重编教科书,整顿太学
D.明代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点。由材料的“人才之不足...科举固非古,然观其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皆粹然于其中”可知人才选拔应该注意学习“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因此北宋设进士科最符合该材料的人才选拔理念。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实行"差役之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征收免役钱时,还加收宽剩钱,以备荒年之舟。开始说是以备荒年,实际上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规定标准为百分之二十,执行中普遍扩大到百分之四五十,更为严重的是,交了钱还得服役,且免役收入也没有专款专用。据记载,免役钱"岁入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千三百",专用于雇役"所费止用所入三分之一"。到了变法后期,国家通过免役所得款项甚至超过了原先创收中比例最大的青苗法所徐?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使得原先要求改革差役法的大臣们到后期都群起反对免役法。?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免役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后世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
(2)后果和影响:免役法的实施,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广泛反对,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者要取信于民,确保变法法令的落实;要关注民生,减轻负担,发展生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造成冗兵冗费
C.削弱了武将权力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只是反映了北宋军队人数的增加,A、C两项没有体现。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军队战斗力并没有因人数增加而增强,所以D项不正确。
点评: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统治秩序。秉承着“自古有叛乱之民,无叛乱之兵”的理念,把社会上的流民等势力不断地扩充到军队当中去,这样是军队的人数不断的增多,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还造成冗兵的局面。与此相关的通过采取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造成了冗官、冗费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迭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北宋“积贫”的原因,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了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肯定的说法,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另一种是否定的说法,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意见,予以评述。
?
参考答案:(1)冗官。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