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截至2004年5月,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部署有15支维和部队,包括来自94个国家的5.3万名维和士兵以及1.1万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下列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十分有效的形式
②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维和的态度
③蓝盔和贝雷帽是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标志
④联合国维和部队还承担了人道主义援助、促进民族和解等任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吐谷浑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对其记载史书和实物证据都所见不多……1996年在青海都兰县发掘的唐初期的吐谷浑古墓群中,出土了马、牛等700多具动物遗骸、皮靴、古藏文蒙古文木片、金饰、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粮食和大量来自中原和中西亚制造的丝绸,也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文物的出土证明,从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
一一摘自《神鹰怀抱的古王陵》
材料二?新疆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

(1)据材料概括,唐初期吐谷浑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的主要体现。概括墓葬群的发现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12分)
(2)据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近30年来新疆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1)畜物业比较发达;与中原和中西亚有较频繁的贸易往来;和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文明发展程度较高。(8分,任答4点即可)
为研究我国西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研究中西交通史、研究唐朝丝织业的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4分)
(2)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力推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进行资金技术等援助;民族区域自治的继续发展;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教育政策的推行和教育成就的促进。(8分,任答4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 )
A.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
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
C.造船企业的纷纷破产
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中的A、B两项都与题意相符,但B项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应以教材为准,所以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14分)

?
图17?孔子讲学图
“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稿》
(1)根据图17和文字材料并所学,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2)在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的推动下,1905年光绪帝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5分)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5分)
历史时期
| 发展教育的措施
| 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
|
过渡时期
| 扫盲运动。
| ?
|
全面建设时期
| ?
| 密切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
| 使科学和教育成为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手段。
|
?
| 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得到法律保障。
|
“希望工程”
| ?
参考答案:(1)扩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4分) (2)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和近代工业发展,社会需要大批新式人才;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以教育改革(新政)笼络民心。(5分) (3)(5分) 历史时期 发展教育的措施 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 ? ?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 发展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动员社会力量,援助失学儿童。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片信息和教材的说明,以孔子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的共同影响可以从扩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等角度分析。(2)根据材料“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先停科举始”可以分析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 背景。(3)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的发展,结合教材的基础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