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材料强调了史学家应
A.尊重客观,实事求是
B.追求成为“良史者”
C.注重天人之间的关系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2、判断题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3、判断题 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是因为它?
A.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B.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C.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就古代东亚历史来看,各国经济联系的力量远远大于政治联系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才使各国走到一起。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它的显著特征是构成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对外相互联系与互动,形成内外循环机制。……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同国外进行着有无相通的贸易交换。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时的京城大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学者、旅行家、传教士纷纷东来,把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明带到世界。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或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商品的不同反映出国力的不同,或许由于这个差距形成后来东西方发展差距的天然分野。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从制度方面看,东盟实行的是国家代表制。东盟的性质与其阶段性目标有着密切联系1979年以前,主要强调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内国家间合作步伐加快,提出在21世纪初达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从欧盟来说,首先是经济合作成功,才提出政治合作和政治联盟;而东盟几乎与欧盟相反。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落后于北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比欧盟和北美都明显,既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更加大了各成员国之间采取统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的难度。东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落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摘自《关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比较东盟与欧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2010年4月11日同意今年向希腊提供300亿欧元(约合400亿美元)备用贷款,利率为5%左右,低于希腊眼下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利率。欧洲联盟先前虽表态愿意救助希腊,但一直没能拿出具体方案。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当天说,这一决定充分显示“欧洲的团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即国民生产总值)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 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领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欧洲联合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4分)
(4)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