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存天理,灭人欲”主要是限制人的欲望,让人都安心的接受封建统治,故选B。AC项是朱熹的做法,是手段,不是目的;D项错误,当时尚未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中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中中国支持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故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给我们高中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课题。我校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在研究某一时段历史时发现和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并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请你帮助他们解答一下。
请回答:
(1)整合上述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具体探究主题。(2分)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重新整理这些图片资料顺序。(填入图片数字序号)(2分)
(2)读图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3)图②与图③、图①与图④所反映的在革命与建设中两国道路有何差异?(4分)
(4)依据上述图片,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探究主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顺序:②③④①
(2)成就: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首要环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法制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3)革命道路:苏俄走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建设道路:苏俄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后对其进行改革;中国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主题应包含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3)注意是两个方面,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是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以下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 )。

A.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是在“文革”时期实行的,与题中时间“1958~1965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这种合作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作,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的合作,是为了国际和平的合作。我相信,这种合作还会进一步加强。”,这是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庆祝某一外交成就五周年仪式上讲话。这个外交成就是
A.中苏同盟的建立
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重返联合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作,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的合作”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本题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