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亦。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亦。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亦”。孟子的上述言论没有反映出
A.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C.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D.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教材中“孟子认为‘不以仁政,无以治天下’”可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D明显不正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ABC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问答题(1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儒家思想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是那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西汉时期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儒家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过程中作出最大贡献的儒家思想家是谁?汉武帝采纳他的什么的思想主张?(2分)
(3)宋明时儒学有怎样的新发展?写出朱熹的思想主张?(2分)
(4)明清时期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参加过抗清斗争,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回答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4分)
参考答案:(1)孟子、荀子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发展为理学,内容见教材
(4)黄、顾、王;主张:反对君主独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09年。(10分)
请回答:
(1)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最根本的问题? (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分)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分)。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或人民的选择),(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分)。
(2)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分)
(3)政治建设方面:可举法制制度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史实: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可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外交成就方面:举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的成就。科技方面:可举载人航天工程、人类基因研究等成就(4分)
本题解析:(1)此题要确立题目所指的时间,应是1949年。说明的深刻变化和最根本问题时要思考到理论层面,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
(2)新中国建立后中共的任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任务发生了变化。回答第二问时学生会容易想到毛泽东思想,但是这样回答没有指明毛泽东思想在建国以后的发展,所以重点要回答建国后的发展内容。
(3)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建设成果,但是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时间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双百方针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BCD项均正确。
点评: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文学艺术上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总之,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A.完全一致
B.正好相反
C.压迫限制
D.大力推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