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别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和1937-1947年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初期的合作。从时间上可直接排除A、B两项,D项中完成祖国统一有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其呼土克图之相袭,乃以僧家无子,授之徒,与子何异,故必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俾为呼必勒罕。幼而皆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孰意近世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予意以为大不然。……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土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去岁廓尔喀之听沙玛尔巴之语,劫掠藏地,已其明验。虽兴兵进剿,彼即畏罪请降,藏地以安,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兹之降廓尔喀,定呼必勒罕,适逢时会,不动声色以成之。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益在兹矣。
——乾隆亲书《御制喇嘛说》石碑文
材料二 1995年,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3名男童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候选对象的请示》的批准书:
国务院同意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按历史定制,适时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由国务院派员主持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真身一名,再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以昭大信。此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金瓶掣签制度确立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6分)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在西藏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参考答案:(1)原因:黄教领袖对维系蒙古各部团结具有重要作用;黄教领袖传承的需要;克服黄教领袖同出一族的弊端;避免黄教内部纷争。(8分)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领袖的监督任授权力;有利于黄教内部及西藏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影响深远。(8分)
(2)举措:举出两项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民族关系。
第一问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可知黄教领袖对维系蒙古各部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僧家无子”可知黄教领袖传承的需要。“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去转生一族之私”可知克服黄教领袖同出一族的弊端。“劫掠藏地,合内外蒙古之愿,安藏辑藩”可知避免黄教内部纷争。
关于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把握,材料里主要提到了黄教、藏族地区、政府、宗教领袖制度产生。所以历史意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宗教发展、地区稳定、中央和地方关系、民族关系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分析。
第二问: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措施,可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西藏自治区的设立考虑,再有就是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等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古代丞相这一官职从设立到最后被废除的演变历程,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维新运动时期,系统论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是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变法通议》
D.《劝学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与必修3中的“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一节联系密切,其中的A、B、C三项都是该节提到的,维新变法期间,张之洞出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反对政治变革的需要,发表了《劝学篇》,系统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