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诗经.十月》用这样八个字“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形容春秋时代的变化,下列内容与此相吻合的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C.“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D.“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指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结合春秋时代的特征,出现了诸侯王的权利旁落到重要大臣手中的现象,C项与题意相符,A B D三项均没有上下颠倒,本末倒置的巨变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考查,这种考查形式高考中大量呈现,每年都会以崭新的材料出现,需要学生一方面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本题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0年,“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经营方式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农户按照经营土地的亩数向集体上交定额的粮食),“超产归己”(即农户生产粮食中超出上交定额的部分归农户家庭所有)。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严厉批判了“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会后这种经营模式即被禁止。上述材料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
A.“包产到户”背离人民公社土地国有原则
B.“包产到户”背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C.人民公社“左”倾错误仍在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遭到扼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1960年我国农业经营状况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包产到户”未改变土地所有制,属于农民自发的尝试,1962年的“严厉批判”表明了官方立场,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古人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思想观念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体现的是孝道、忠孝的观念,这是儒家思想,故选A。B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项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学习历史,须分清观点、史实、解释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35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召开
B.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