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18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起来。伴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判断当时(宋代)私营手工业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 两项。由材料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判断“叮叮当当的去处”并非官营手工业作坊,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达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私营手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中国羊文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AB;C项表述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不能够反映出来,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羊文化”·“羊文化”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课标外)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一一《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4) 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3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5)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1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1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参考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4分)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6分)
(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3分)
(5)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6分)
本题解析:(1)两小问,一出自材料、一联系课本。材料一中选取的文字出现的三宗罪无论是谋反、谋大逆还是谋叛,都是针对于所谓的“国家”,密切关系到上层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罪的惩罚力度很大,皆处斩。由此便能自然而然概括出其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2)这一题套路还是沿袭上一题,只是第二问由本质变为影响,仍然属于历史事物的基本要素,解答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此题重复的设置没有太大意义。(3)这一题承上一题,考查角度也是相似的,一中一外形成比较,立意还是不错的。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十分重要,在高考中也是频频体现。(4)此题可以说是完全脱离材料,考查综合比较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区分度。在一些列基础小问之后来个综合能力考查,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5)就像最阅读理解一样,整个材料一看就知道第一句为主旨句即阐述观点的句子。根据材料出处的时间(一般材料的出处都对解题有帮助)可知是“文革”刚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那么第二小问的背景就可以轻松可知。第三小问则是改革开放那个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再现认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①是明清时期。②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③是宋朝时期的。④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