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四?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
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人民版《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10分)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3分)
3、判断题 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过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罗斯福去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称:“罗斯福忠实地继承了华盛顿、杰斐逊、林肯以来最优秀的民主传统,从他开始从政的时候起,一直就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和一切反民主的敌人作了坚决而不倦的斗争。”?
(1)在材料一中,丘吉尔为什么称俄国为“魔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美报纸将斯大林格勒战役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毛泽东认为这个比拟不适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之初,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为此,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后来在1601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到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省第一劳力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力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英、日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并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对英、日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11分)
5、判断题 和平崛起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联邦德国在二战后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民主德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