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亿亩)
| 人均耕地(亩/ 人)
|
1650
| 1.00-1.50
| 6.00
| 6.00-4.00
|
1750
| 2.00-2.50
| 9.00
| 4.50-3.60
|
1850
| 4.10
| 12.10
| 2.95
|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耕地(亿亩)从1650年到1850年增加迅速。可以说明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有限。但同时,人口数增长迅速、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种政策(? )
①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虚静以统天下”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相矛盾,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墨子兼爱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共2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3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l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私有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3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4分)
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4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4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2分)
(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3分)
(4)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2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分)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8分)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如答“交通便利”等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4分)
(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8分)
(3)①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②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4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史实,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是由于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或者答到“交通便利”等也符合题意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因此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史实,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得益于当时有利的国内国际条件,具体是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史实,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推断出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素;关于材料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