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6分)
3、判断题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下面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村变革。


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1)从图1、图2 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从图3、图4 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4、判断题 (2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4分)
5、判断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