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1978年之后却又这样描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前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1978年”“凤阳改革”可以判断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问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指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1992年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是安徽凤阳农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顺口溜。这种经济体制的优点是
A?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 B?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
C?标志着改革的开始? D?使农民在对外开放中得到实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