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作出这一历史决定的会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1979年春”、“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特区的设想,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背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农民调查》记载:小岗村前任书记沈浩认为小岗村现在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明星村,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小岗村的土地分散,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中国现在发展的比较好的明星村都是靠集体经济壮大的。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当年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是个错误的决定
B.分散的家庭经济不适合现今社会化大生产
C.只有国有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D.中国所有的农村地区仅适合发展集体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快改变了农村的温饱问题;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状况,但是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CD项错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政策并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农村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材料一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2分)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胡锦涛《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6分)
参考答案:(1)反映了农民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不满,要求包产到户。影响:开始了包产到户的尝试,为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提供了经验,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4分)
(2)伟大成就:①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②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③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3分,必须依据材料概括。)
(3)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浦东的开发
D.开放内陆省会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