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8年冲刺版)(二)
2018-10-17 00:39:33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周朝建立了分封制,《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说法正确;西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所以《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可以开展研究;隋唐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 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6分)
参考答案:(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唐在边境设立藩镇, 元实行行省制(3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2) 汉初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 唐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适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3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仅限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3分) 举例:北宋在地方实行分权,最大限度将地方的君权、财权等收归中央,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吸收宋朝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相对扩大地方实权。(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回答时要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解答。如材料“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唐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从材料“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归纳总结答案。 第(3)问,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思想家对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材料“明末清初,……‘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及所学知识“宋地方分权、元行省制度”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秦、汉、唐、宋及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夏商政治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商朝的侯伯多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C.商朝的侯伯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D.夏商政治制度与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找到答案:“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制度而略有变化。”而商朝时期的侯伯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实行分散相权的做法,即二府三司“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排除A;强干弱枝指的是军事部署方面,材料未涉及,排除B;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中枢机构,而非地方问题,因此排除C;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府三司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同姓分封”是西周分封的核心标准,下列西周诸侯国中按照同姓原则分封的是( )
A.鲁国
B.宋国
C.楚国
D.齐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解题时紧扣“同姓原则分封”,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