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8年冲刺版)(十)
2018-10-17 00:39:33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三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选项B、C;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明朝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的出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4 分)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2分)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6分)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2)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2分)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初期,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6分)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权力(或国家权力)掌握于君主手中;而近代现代社会中央权力(国家权力)通过民主途径形成。(6分)
本题解析:(1)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明能长期传承的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正是历朝历代都沿用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长期繁荣。 (2)依据材料“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可以得出马克思强调的两种不合理倾向为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 (3)材料三所述为联邦制,其所针对的是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体制,邦联体制下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处于无权地位,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内外危机,而材料五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强调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可见其针对建国初的集权而言的,建国初高度集权严重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 (4)本题要求谈谈对中央集权的认识,即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央集权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评价;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图中反映的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中的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可以判断出,这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故选A。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该制度始于( )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指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贤能,也不能作为继承者。这是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始于周代,故选C。
考点:宗法制
点评:西周宗法制的特点: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③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殷商的礼仪制度是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来,周朝的制度是在商朝的制度上损益而来,这就是说夏商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弄清意思后,再来看这段话表述的朝代以及朝代之间制度沿袭的关系,而材料中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以说是商周之间的沿袭继承关系,答案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